2025年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將提高至700元
3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吹風會,邀請《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陽,《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解讀《政府工作報告》。
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有哪些重點?
——今年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將從670元提高到700元
沈丹陽提到,針對養老護理、家政服務等服務工作人員缺口,2025年將開展大規模的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以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
今年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將從670元提高到70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的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將提高到99元。還要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的最低標準,這兩項標準的提高將惠及3億2000萬人。
在“一老一小”問題上,針對老年人不同的服務需求,報告提出推進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強化失能老年人照護,加大老年助餐服務支持,并且對加強老年醫學建設,完善無障礙適老化設施等提出了工作要求。
報告還提出,發放育兒補貼,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等措施,加大生育支持力度,幫助減輕家庭的生育、養育、教育負擔。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陽
醫療衛生領域如何改革?
——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
沈丹陽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通篇體現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強調抓好年度改革任務的貫徹落實,既注重全面推進,也注重在重點領域的突破。在醫療衛生改革方面,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這將有利于切實提高公立醫院的服務質量和效率,讓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更安心、更便利。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
“人工智能+”如何發展?
——加快人工智能在醫療等領域的場景應用
陳昌盛表示,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一年來,在很多科創企業、科研機構和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的人工智能跑出了“加速度”。今年,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加快人工智能在醫療等領域的場景應用,并開展專門的示范行動。
(來源:健康時報)